又是一年一度的升学季,很多家长咨询我时问到升学前要不要提前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知识?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很坚定:必须提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就像长跑,在两个人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一步快就步步快,后来者很难追赶。但知识并不是盲目地准备,必须有针对性有重点。
大部分孩子都不是天才,都要走中考、高考的升学之路,所以准备知识也必须紧紧瞄准升学考试的需要。
幼升小阶段
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就提前让孩子学习数学、英语,但他们却忽略了语文。实际上在小学阶段,语文才是最重要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低年级甚至五六年级的孩子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往往看不懂题目,经常需要老师或者家长把题目读上两三遍,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究其原因,根本问题在于孩子识字太少或是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太差。
虽然我是数学老师,但我一直认为孩子在幼小阶段必须重视语文的学习。

幼升小阶段语文基础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识字量,最好能认识1000个以上常用字。实际上如今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基本已经具备800字的识字量。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要达到1600字,会写800个字。
二是拼音,不要求会写,但要会读,尤其要会拼读。小学一年级拼音是个大难关,如果没有提前掌握拼音,在上学后很容易陷入跟不上老师讲课进度的怪圈:越是跟不上老师讲课进度,学起来就越吃力,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受打击,最终沦入差生的行列。
三是阅读,能够自主阅读一小段简单的话,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分析一则小故事中的内容和意义。
四是写字,学会认真工整地书写。书写是几乎所有人都强调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阶段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认真、工整书写的习惯
小升初阶段
小升初是一个坎,许多小学时成绩优秀的孩子,进入初中后会出现成绩断崖式下滑的现象。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点是不能适应初中高强度的学习,因为初中的基础学科陡然增加,学科内涉及的知识更多更广,让孩子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开始无所适从。
所以小升初前,孩子需要准备的知识很多:
语文方面,字词拼音这样的基础知识要不间断巩固复习,然后从“记忆”往“理解”过渡,阅读仍然是重点,不过阅读材料、课外读本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来选择,并提前背诵初中课本中的文言文和诗词,深入理解文中的意思。不少家长在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了,昨天一位家长让我帮她的孩子推荐语文补习老师时谈到,以前家长们最容易忽略的语文,已经跃升成为孩子补短板提高竞争的关键点。
英语方面,可以不用接触下一阶段课本,但需要孩子按原本的学习进度复习,并记忆和掌握更多单词,提升词汇量。
历史、地理方面,需提前通读课本,尝试记忆每章知识。
至于物理、化学、生物方面,我认为暂时不需要提前准备,小学各学科已经涉及到不少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初高中这三门学科又是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全面的指导学习,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学习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比起学会做题,培养对物理和化学、生物的兴趣才是关键。
在最重要的数学方面,必须提前准备初一至少半学期的知识量,虽然双减后明面上不再有招生考、分班考,但实际上不少学校一些班级在五六年级已经开始涉及到初中知识点的教学。所以孩子在优先巩固和保持计算能力练习的前提下,最好预习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整式的加减的内容。每学一个知识点需配套做相关的练习,如果孩子学起来很轻松,还可以在难度上进行拔高。

初升高阶段
最后,对于初升高的孩子,关键词是“补弱”,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将初中的学习做一遍梳理并自我评价,针对自身的薄弱学科进行针对性补课,吃透初中基础知识。
然后为了帮助孩子在高一的时候学得更轻松,对于高中阶段知识点比较多且难的学科,家长和学生要着重注意。
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这些,难度远大于初中的,提前预习新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过渡,夯实基础。像语文、历史这样的学科,由于更多是依靠平时的积累,只需要保持定期地复习。所以提前准备的课程不要安排太多,2-3个即可,暑假原本是一个调整期,家长切忌舍本逐末,不要将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拿来补习,要给孩子充足的放松时间。劳逸结合、松弛有度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针对高中数学的提前准备,需要注意初高中知识之间存在的断层,正是由于这种断层造成很多同学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有很多内容是初高中都有的,但是深度和广度及侧重点不同,需要孩子补充必要知识点,拓展相应性质结论;有些内容是初中没有,高中直接用的,属于真空地带,需要孩子提前自学新知识,巩固基础。
高中数学的特点是注重抽象思维,内容庞杂、知识难度大,教材不再像初中教材那样直观、生动形象,知识容量也更为紧密。所以尽量在基本不等式、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韦达定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空间解析几何、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等知识点上着重下功夫准备。
暑假即将到来,提前为孩子的升学衔接做好准备,督促孩子在假期有张有弛地学习和放松,迎接新学习阶段的开始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