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起中小学生将新增劳动课!家长又有的忙了?

众所周知,校内要求无小事!

这不,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也就是说,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孩子要会煮饭炖汤、家用器具维护、种菜养禽等等。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劳动课任务群

日常生活劳动: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生产劳动: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

服务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劳动课烹饪任务
劳动课农业生产劳动任务

此方案一出,立即登上微博热搜榜,不少“70后”“80后”家长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

不少家长表示支持,认为孩子多学这些技能,将受益终身;也有家长,尤其是不少“90后”家长担心:我都不会做饭、做家务,又怎么教育孩子?

看到这里,我不禁寻思,从小教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亲力亲为,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想当年我们小时候不说文武双全,也至少是洗衣做饭、提水劈柴、摘桑养蚕、插秧割麦、放牛喂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怎么到了新时代,还需要学校单独开设这门课程来教授学生这些技能?

劳动-喂猪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是父母和长辈“包办”过多、过分溺爱造成的。有许多非常能干的父母,当孩子做事慢或做得差时就看不惯,又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不要让他受累,于是什么部由家长代劳。也有的是由于现今家庭条件变好了,孩子有条件不傲家务,而长辈也很少积极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而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不会做或者什么都做不好。从这点来说,家长是有很大责任的。

温室下的花朵

老话常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任其在该吃苦的年纪承担了他的这部分苦,虽然给了孩子暂时的快乐,却剥夺了他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世界在急速变化,孩子一生中会遭遇太多的突发状况,教会孩子独立生活所必需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真的非常必要紧迫:“孩子今后可以不用做这些,但不能不会做这些!

例如这几年,疫情常态化“万一被单独隔离在家,爸妈又没在一起,至少居委会发放的米面粮菜可以被做成可口又饱腹的美食!”网友笑评道。

另外一些在上海居家了两个月,就啃了两个月方便面的网友,他们痛彻心扉地说:” 对于做饭这件事,你平时可以不学,觉得没用但指不定哪天你就点不了外卖,只能啃方便面了。”

另一方面,畸形的“家校配合”,导致学校把不少作业和任务安排给父母来完成,也剥夺了本该是孩子独自学习能力的机会,养成了他们懒惰的坏习惯。

家长也要减负

实际上,家长们也最怕学校让家长配合。以学习烹饪为例:理想中的家长配合,应该是父母提供菜、米、油、盐、锅、灶、盆等,然后在旁边指导孩子完成,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但现实中的家长配合,却会变成家长不仅负责指导,还要负责拍照、拍视频、剪辑视频、上传打卡,忙得焦头烂额。

这一次素质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后,综合素养成为了一个热词。像劳动这样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确实有好处,如果能在家校配合过程中,不要求拍照做视频打卡,减少点布置给家长的作业就更好了。

政策是好的,但别又是形式主义,家长们最担心的是一通改革猛如虎,回头一看家长的负担又加重了。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